2013年,我省双拥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双拥共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军地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深入开展双拥创模活动为主线,以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良好局面为核心,以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为目标,不断充实内容,创新载体形式,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促进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驻闽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一)广泛开展双拥宣传教育,军爱民、民拥军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一是突出抓好主题宣传。
(二)深入推进双拥创模活动,双拥基础更加厚实。一是严密组织评选。根据我省实际,及时制定《福建省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召开全省设区市双拥办主任会议专门部署省级创模评选工作,
(三)积极支持部队各项建设,促进了驻军战斗力的提升。一是全力保障部队训练演习。全省各级各部门发扬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保障部队演习演练XX场次。二是充分发挥优势支持部队建设。各地各级都把支持部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主动作为,办好实事。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拥军工作。科技拥军是我省双拥工作的一大品牌。今年以来,全省各级投入专项经费XX万元,支持部队科研和信息化建设项目XX项。四是组织发动社会力量拥军。泉州、三明、南平等市成立民营企业拥军协会,为驻军营连基层单位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10月28日,成立了“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协会重点帮助驻军基层单位、特别是驻高山、海岛等相对艰苦地区连队解决战备训练、生产生活和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四)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双拥工作成效更加明显。在军人子女教育方面,
(五)深化拥政爱民工作,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更加突出。一是发挥抢险救灾中突击队作用。在防抗“苏力”和“西马仑”超强台风中,南京军区司令员和武警部队司令员亲自打电话进行部署。驻闽部队和武警部队迅即组织了1万多官兵,赶到福州、莆田、宁德、平潭、南平和三明等18个重点防范县(市、区),协助转移群众,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积极支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组织实施“五大工程”(富民工程、平安工程、希望工程、生态工程、重点工程),
2014年,全省双拥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军地发展的主题主线,以实现新一轮评选“满堂红”为目标,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重点,迈向新层次,开创新局面,争取新成效。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一是紧紧围绕军地中心工作,开展军民“共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共促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围绕双拥创模主线,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三是加强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宣扬我省双拥工作典型事迹和经验做法。
(二)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将要出台的《关于推进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
(三)深入开展双拥创模工作。
(四)持续开展“项目拥军”活动。本着“部队所需、地方所能、立足长远”的原则,把支持部队基础设施、训练设施、文化设施、生产生活设施等四个方面的项目拥军工程纳入当地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政府每年量力安排并组织社会资源支持驻军项目建设,完善项目论证、跟踪、落实、验收制度,增强项目拥军效益。
(五)加大科技文化拥军力度。认真贯彻全省科技拥军工作推进会精神,积极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大力推动科技进军营活动,突出支持部队信息化建设和装备革新。
(六)发动社会力量拥军。发挥福建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拥军的“桥梁”作用,凝聚社会爱国拥军力量,以走基层为重点,以“小分队、多形式、不定期”为主要模式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各地也要大力拓展拥军渠道,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多为驻军营连基层单位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
(七)进一步完善拥军优属政策法规。借鉴兄弟省市经验,深入调研我省军转干部安置、退役士兵安置、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就学、军人住房保障、优抚对象解困、复退军人维稳等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推动《福建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办法》出台。
(八)深入开展拥政爱民活动。驻闽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建设,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在维护社会治安、环境整治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中要发挥带头作用,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