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微公益”服务模式是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落实全国“救急难”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载体,该模式在泉港区101个村(社区)各选5个困难家庭,共征集505个“微心愿”,并发动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以“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形式,开展爱心关怀、帮扶救助,为困难群众实现“微心愿”。
建立“助联体”,在组织保障上下功夫
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工作机制,形成民政部门总协调,政法委、人社等7家单位牵头,工青妇等17个共建单位与社会力量协同配合的“1+7+N”微救助工作局面,提高“505微公益”等救助帮扶工作的精准度。目前,已建立政府救助、社会帮扶两张清单,组建了7个镇(街)民生服务小分队。今年1月—10月,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各类保障金6188.34万元,发放临时救助金255.63万元,4386人次从中受益。
扩大公益主体。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各镇(街)年度民政工作绩效考核内容、文明单位评选重要内容。深化“党建+”邻里中心志愿服务,“505微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汇聚社工、志愿者力量,打造“人人能服务、处处能服务、时时能服务”的互助格局。
覆盖特殊群体。设立101个村(居)社会事务服务窗口,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各项代办服务。组织社工、志愿者入户走访辖区内农村留守及困境儿童。今年以来,已认领困难残疾人“微心愿”386个,赠送轮椅等物品335份;为121名精神障碍患者和困难重度残疾人上门提供助洁、助浴、助餐服务166人次;泉州市鲤城区致和社工事务所每月定期为辖区内农村留守及困境儿童提供专业支持。
搭建“三平台”,在创新服务上下功夫
指尖平台。完善“505微公益”互助平台,简化“微心愿”发布及认领程序,丰富平台服务内容,为心愿发布者提供就医陪护、日间照料、学业辅导等10余项服务。依托“福寿泉港”微信公众号,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资献力。
线下平台。依托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设立“爱心驿站”“糖果屋”“微心愿墙”等,满足不同人群表达与发布心愿的诉求。发放爱心人士一卡通,以献爱心换积分的方式兑换物业停车费等服务。目前,农村留守及困境儿童凭优秀成绩和各类荣誉证书已换取“糖果屋”里“微心愿”礼物456份,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战疫平台。建立“疫”线民生诉助中心,开发“疫”线民生诉助APP平台,设置宅急配、药急送、难急解等功能模块,按照“线上填单—即时受理—当日反馈”流程,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受理群众诉求。推动“505微心愿”跨省域互动,建立完善挂钩帮扶共建共享机制,结对认领西藏困难群众“微心愿”105个。
升级“定制版”,在精准实效上下功夫
上门守护。爱心人士实名结对帮扶认领“微心愿”,指派专人负责爱心物资收集、登记、分类工作。组织101个村级联络员和党员先锋队、志愿者进村入户,为505个“微心愿”家庭派送爱心物资并实施精准帮扶。开展“505守护工程”,通过村级联络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实地走访全区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困难重度残疾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等,发动党员干部成立了“505志愿守护队”,重点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关爱、农村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缺失及安全保障不到位、农村留守妇女感情缺失、困难重度残疾人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缺位等问题,并在疫情期间提供“一对一”服务。
量身定做。积极推行个性化救助帮扶,常态化为困难重度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助洁、助浴、理发等服务,提高其居家生活质量。联合泉港区七彩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泉州禾康智慧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为辖区内生活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残疾人每月提供上门健康监测、修剪指甲、就医陪护等服务800余人次。
购买服务。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力度,与公益性社会组织合作,区财政每年拨付140万元用于开展“505微公益”等社会救助对象的核查、回访工作。委托专业机构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保洁、助餐等服务,每年惠及困难群众逾1100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