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松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探索“1234”工作法,着力构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关爱立体化帮扶体系。
紧扣“一条主线”,构建关爱机制
各级领导来长乐区开展调研督导工作
长乐区紧紧围绕“福乐相伴,爱心守护”这一主线,构建“一个组织+一个制度+一个计划”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新机制。
一个组织,即设立长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加强对全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保护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一个制度,即制定印发《福州市长乐区未成年人个案会商制度(试行)》,完善问题和任务两项清单,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
一个计划,即以福建省民政厅“福蕾行动计划”十大工程中的“心理健康工程”为重点,每年投入专项经费40多万元,引入配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关爱保护服务。
推行“两种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形成“1+18+N”阵地驱动模式。长乐区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立“1个中心”(长乐区未成年人保护心理关爱服务中心);依托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立“18个心理关爱服务流动咨询室”;在全区264个村(社区)就近建立“N个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保卫防护点”,确保心理服务及时有效触及每名需要帮助的儿童。
构建“3+”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模式。“转介+引导”,心理健康关爱队伍如发现有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引导其监护人向长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或长乐区第六医院(精神病院)寻求专业帮助;“转介+移送”,长乐区民政局与区教育局、卫健局、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通过线索移送的方式,共享儿童心理危机帮扶需求信息;“转介+诊疗”,依托长乐区第六医院,建立绿色就医通道,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对接专业诊疗资源,开展规范的心理评估及诊断。
聚合“三股力量”,拧紧保护链条
孩子们在和“心理小灵”互动
基层力量守护。由全区18名儿童督导员、264名儿童主任、48名专业社工与45名民政协管员组成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队伍,织密儿童关爱网络。
部门力量支撑。长乐区民政局协同多部门联合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保护工作。2022年以来,每年联动区教育局,定期深入校园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活动,累计开展活动300余场次;联动区妇联,组成家庭工作联盟,把心理健康纳入家庭教育重要内容,累计开展家庭教育活动60余场次;与区人民检察院“玉芳工作室”合作,在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立全省首个过渡安置点,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训诫教育、心理疏导等,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
专业力量赋能。长乐区民政局一方面引入外部力量,以购买服务的形式配备4名专业心理咨询师,轮岗于各心理咨询服务站点,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另一方面,挖掘内部资源,发挥区第六医院心理专业人才优势,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诊疗服务;与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共建“康教医结合服务中心”,为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筛查评估。
长乐区开展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活动
坚持“四个到位”,护航儿童成长
长乐区民政局着力构建“发现—干预—帮扶—回访”工作闭环,完善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干预机制。
主动发现到位。聚焦风险领域,按照“常态帮扶—重点关注—危机预警”的原则,实施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常态帮扶,依托儿童心理健康关爱队伍,常态化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测评;重点关注,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健康筛查测试与家庭成长环境评估,一人一档建立台账,切实做到情况明、底数清;危机预警,开通长乐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接听求助电话,及时受理相关诉求。
干预疏导到位。针对因重大变故、遭遇外部刺激等复杂因素出现心理危机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由专业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开展“一对一”心理援助。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开展心理援助个案33个。
亲情帮扶到位。加强监护教育指导,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监护人普及心理健康常识,指导其及时识别孩子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提供亲情陪伴支持,招募基层儿童工作队伍作为“爱心家长”,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形成结对帮扶关系,对其进行关心关爱;链接辖区志愿者,在学业帮扶、心理疏导、安全教育等方面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跟踪回访到位。常态化跟进了解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心理动向,日常工作中做到“三必访”,即个人遭遇外部冲突时必访、家庭结构出现变化时必访、家庭遭遇重大灾害事故时必访。2022年以来,全区累计跟踪回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355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