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自9月5日起施行
民政部、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5日联合公布《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经民政部指定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是指专门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个人,提供求助信息发布和捐助资金归集、管理、拨付等服务的网络平台。
申请指定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运营主体;
已经办理公安机关联网备案手续,并依法开展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安全评估;
网络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三级,并取得公安机关出具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保护备案证明;
只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有功能完备的业务系统,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具备查验通过其发布的求助信息真实性的能力;
已经制定健全的服务协议、求助信息发布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平台规则文件;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办法》规定,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经民政部指定;未经指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名义开展活动,不得从事求助信息发布和捐助资金归集、管理、拨付等个人求助网络服务。
申请指定为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申请表;
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条件的证明材料和对材料真实性的声明;
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民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民政部将根据工作安排,发布遴选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公告;组建评审委员会,确定拟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期满后,确定指定的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名单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公布后,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在六十日内提供服务。
服务协议、求助信息发布规则、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等平台规则文件是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持平台健康有序运营的基础。因此,《办法》在申请指定条件中明确要求平台已制定健全的平台规则文件;对平台规则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在调整前向民政部报告;平台应当在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同意平台规则以及捐助资金使用、退回等约定后,再向其提供服务。
《办法》还明确了平台要遵守的原则和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平台、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捐助人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自行和解、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途径解决。
平台应当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
根据新修改的慈善法规定,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平台应当对通过其发布的求助信息真实性进行查验。《办法》从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求助人、信息发布人等多个角度细化了规定。
《办法》在申请指定条件中明确平台需具备查验通过其发布的求助信息真实性的能力,规定平台应当明确告知求助人、信息发布人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负责,明确告知求助人、信息发布人不得通过虚构、隐瞒事实等方式骗取救助。
《办法》还明确求助人、信息发布人需要提交的求助信息和相关材料;规定平台应当建立审核团队,对求助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查验;平台查验求助信息的真实性后,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平台发现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涉嫌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应当要求求助人、信息发布人提交下列求助信息和相关材料:
求助人、信息发布人的身份信息;
求助人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
求助目标金额及用途;
求助信息真实性声明;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捐助资金应当由专用存款账户管理、专项使用
捐助资金的安全和管理是《办法》规制的重点内容。
《办法》规定,在申请指定条件中明确要求平台的运营主体与银行签订捐助资金存管协议;规定平台归集的捐助资金应当由专用存款账户管理、专项使用,并对捐助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的开设问题作出了规定。规定除平台收取服务费用、捐助资金无法原路退回等情形外,专用存款账户归集的捐助资金只能向求助人本人或者其提供的医院账户等转账。
《办法》还规定平台应当承担捐助资金拨付审核责任,建立审核机制,加强对捐助资金拨付的审核,并及时向求助人拨付捐助资金;应当监督求助人按照求助用途使用捐助资金,要求求助人、信息发布人及时更新捐助资金使用情况。
同时,《办法》还明确了平台要求相关责任人退回捐助资金并退还捐助人的情形,并规定平台应当及时、全面向社会公开每个求助人相关的资金筹集、拨付、使用、退回等信息,便于社会各界监督。
民政部、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将协同加强对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监督管理。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办法》明确了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法律责任:
平台及其运营主体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民政部、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按照法定职责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或者通报批评。
平台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规定了平台取消指定的五种情形,并明确了对被取消指定平台的后续工作要求。
此外,对未经指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擅自以个人求助网络服务平台的名义开展活动或者从事个人求助网络服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网信、电信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