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鲜血浸染的村落——赤石
连荣华 中共武夷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来源:南平市民政局 时间:2021-11-17 15:17

  在武夷山市区南面约8公里处,有一村落叫赤石。相传,古时因村里有一仙人遗落的赤色石块而得名。赤石在宋元时期设里,明清时改为图,民国24年(1935年)设区,民国29年改为实验乡,1951年改设乡。1958年“公社化”时,改为大队。1984年“社改乡”后,设村委会,先后属武夷乡、武夷镇、武夷街道。历史上,赤石的建置多有变化,但赤石之名不变,一直沿用至今。

  唐宋时期,随着武夷茶的兴起,赤石便开始扬名。清道、咸间,赤石成为崇安主要茶市和水陆运输枢纽,茶叶生意兴旺,码头水运繁忙。至清末民国初,赤石更是茶行鳞次栉比、商贾比肩接踵,钱庄票号、青楼酒肆、赌场烟馆通宵不歇,被誉为“小上海”,繁盛空前,声名大振,成为支撑“金崇安”美誉的重镇。村旁至今沿溪静卧的9个码头,便是当年繁荣与昌盛的见证。然而,真正使赤石声名远播的还是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烈士鲜血浸染的血色赤石。

  红军两度浴血赤石

  1931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重兵对以崇安(今武夷山市)为中心的闽北苏区进行第二次军事“围剿”,崇安苏区告急。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闽北分区委指示崇安县委向赣东北特委求援。

  4月27日,红十军代政委方志敏、军长周建屏率领3个团5000余人从江西横峰县铺前街出发,30日进入崇安境内与闽北独立团会师后,一路收复坑口、攻克长涧源、歼灭廓前守敌、清除黄柏据点,于5月3日凌晨抵达赤石。

  赤石一面临溪,三面筑起六七米高的围墙,由敌林秉周旅一个团在驻守,构筑两道防线。第一道由周围山头8个碉堡组成,每个碉堡有一个排驻守,配备轻重武器,形成密集的交叉火力。第二道为围绕全镇的高厚围墙,在每个出入口筑有碉堡,派兵防守。离赤石不远的崇安县城内还有重兵驻防,两地敌军互为犄角。针对这些情况,方志敏和周建屏决定以一团和闽北独立团在崇安县城至赤石的必经之路设伏,阻敌援兵;以二团和三团主攻赤石。

  凌晨3时,红军以强大的火力猛攻外围碉堡。敌人凭借坚固的工事,疯狂还击,许多战士倒在血泊之中。4时,县城守敌闻讯赶来增援,当敌军进入红军的阻击阵地时,遭到红军的突袭,被打的溃不成军,死伤无数,少数溃兵逃回县城后再也不敢出来了。于是,阻击部队留下少量兵力警戒城内之敌,大部分返回赤石。盘踞在赤石山头外线的守敌,见增援部队被击溃丧失固守的信心,开战不到3个小时,便相继撤逃。第一道防线突破后,红军向第二道防线发起攻击。敌人在坚固的城墙上居高临下疯狂射击,许多战士在城墙前中弹牺牲。黎明时分,红军发起一轮更为猛烈的攻势。六连的战士找来几根碗口粗的原木,在红军密集火力的掩护下冲到城门口,撞开厚重的城门,红军趁势攻进赤石,全歼守敌。红军虽然取得重大胜利,但是也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

  1932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第四次军事“围剿”,崇安苏区再次遭到敌人的重点围攻。危急关头,红十军再次入闽增援崇安苏区。

  9月14日,红十军经分水关到达大安,与闽北红军会合。15日,红十军和闽北独立团兵分两路:一路由方志敏率红十军八十一团和八十二团进攻赤石;一路由周建屏、黄立贵率红十军八十三团和闽北独立团攻打星村。16日凌晨,两路大军分别包围了赤石和星村。周建屏、黄立贵率部首先以凌厉的攻势全歼星村守敌一个营,随后回援赤石。此时,赤石守敌的第一道防线已被突破,敌人逃到村后的山上,凭借坚固工事和有利地形负隅顽抗。在星村战斗捷报的鼓舞下,红军战士斗志更加昂扬,接连发起冲锋。战斗持续到下午3点,包围圈越来越小,但敌人占领着制高点,各碉堡内轻重机枪齐射,战斗异常惨烈。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方志敏下令停止进攻,向山上守敌发起政治攻势。敌人自知难以坚守,便举手投降。

  随着红十军攻打赤石胜利捷报的传扬,赤石之名逐渐传遍赣东北乃至中央苏区。

  新四军暴动烈士血洒赤石

  1942年5月,日寇逼近上饶,国民党仓惶南逃,并将上饶集中营被囚的新四军和爱国志士转移福建。6月17日,集中营被囚人员到达崇安县赤石西岸等待东渡前往下梅。赤石东岸有一片树木茂密的丘陵,是理想的暴动地点,六中队秘密支部决定在过河后举行暴动。傍晚6时许,最后一批难友离船登岸的瞬间,暴动指挥王羲亭发出暴动信号。霎时,80余名勇士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赤手空拳与敌特展开殊死搏杀。年仅19岁的原新四军战士瞿祖辉因长期折磨,无力奔跑,则紧紧拖住特务队长的大腿,掩护同志们突围,被敌人刺刀乱戳,壮烈牺牲。夜幕降临,突围出来的新四军战士奔向大山深处,分头寻找党组织和闽北游击队,重回对敌斗争前线。暴动中有9名同志当场牺牲,赤石又一次洒落烈士的鲜血。

  赤石,因一次次的战火硝烟而载入史册,也因一次次烈士鲜血的润泽而更加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武夷茶经》,萧天喜,科学出版社,2008年。

  【2】《方志敏全传》,方梅,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

  【3】《武夷山革命史》,张金锭,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

  【4】《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张建华、孙盛年,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年。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