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热词·主播说 |“时间银行”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3-05-10 16:43
今天给大家说的民政热词是“时间银行”。
这里说的“时间银行”,
并不是金融意义上的概念,
而是一种志愿服务体系
“时间银行”的概念来自国外,
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被记录下来,
存进“时间银行”,
将来当自己或家人遭遇困难时,
可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
兑换相关服务。

1998年,
上海市虹口区提篮桥街道晋阳社区居委会
推出了“时间储存式为老服务”
这是国内首家“时间银行”。

目前,
北京、南京、重庆、成都、杭州等很多地方
都在探索以“时间银行”方式推动互助养老服务,
倡导年轻人和低龄老年人提供养老志愿服务,
将来自己需要的时候,根据“时间银行”的记录,
支取被服务时间
享受同等时间的志愿服务。
其中,
南京市实施“时间银行”较早、体系较为成熟。
2019年以来,
该市先后制定9项标准,
并设立专项基金,
保障“时间银行”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
当前,
南京市已建成市级层面统一的“时间银行”系统。
通过“时间银行”,
实现一代帮一代、低龄帮高龄、助人并自助,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居家养老服务人力的不足,
体现了社会的互助温度,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从政策层面来看,
2018年,
民政部明确将“时间银行”
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范围。
2021年1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
要完善志愿服务,
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作用。
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
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
国家关于在养老服务中发挥志愿服务和互助式服务的引导推动,
都为“时间银行”的进一步深入探索开辟了更大空间。


据北京大学编写的《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时间银行”已经在30多个国家相继建立,
在全球已有1000多个名为“时间银行”的机构,
广泛活跃于互助养老、医疗服务、社会救助等场景。

但是我们也要谨防不法分子利用“时间银行”这个新概念,
从事违法活动。
近期,
中国银保监会就做出风险提示,
指出个别网站发布“中国时间银行上市”等虚假信息,
并有名为“时间银行”的移动应用程序(APP)
以公益养老名目开展投资活动。
在此,
主播特别提示公众,
特别是老年群体要谨慎辨别,
谨防上当受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