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立足省级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区站位,深化近邻党建引领社区网格化治理,着力打基础、建机制、优服务、聚人心,织牢社区“微”网格,激活基层大治理,实现了基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双提升。
细耕“网格田”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细化治理单元,科学划分网格,夯实网格基础,汇聚网格合力。
固化网格设置。思明区区委专题研究社区网格设置,充分考虑街情居情、服务管理户数、老城新城差异等因素,全区设置689个社区网格,绘制网格图并上墙。规范网格调整流程,明确网格调整需提请区政府研究,提高网格化工作延续性。全面推行“一张网”治理,统筹推动政法、城管等业务融入基础网格,形成网格治理合力。
优化网格架构。健全“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三级联动,原则上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和1~3名网格员,组成工作小组,完善人员分工、AB岗安排、岗位职责,确保网格高效运转。全区建立801个网格(小区)党支部,524名党员网格员在网格(小区)党支部担任支部委员,实现社区网格与小区党支部深度融合。
深化网格入户。全面深入开展“近邻·思民”专项活动,推动落实网格员常态化入户走访,梳理资源清单、问题清单、需求清单,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制作社区网格化手册,为网格员工作开展提供支撑。全区处级及以上党员干部、年轻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在两轮“近邻·思民”专项活动中共入户逾42万户,解决2515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与居民密切联系,拉近了与居民关系。
完善“机制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从减负增效、科技赋能、建强队伍着手,形成网格治理机制链条,为基层治理赋能。
建立减负机制。深入街道开展全覆盖调研,会同职能部门对社区工作事项清单进行梳理,网格工作事项从129项减少到87项,将考核项目由52项减少到23项。建立工作事项准入机制,动态管理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力争从源头为社区减轻负担。
着力科技赋能。建设智慧近邻平台,优化多方共享的社区综合业务数据,整合多个社区常用系统,促进党务、政务、居务“一网统管”“一网通办”,为基层治理减负增效;开通“我的线上社区”,具备多项智慧型社区功能,包括社区新鲜事、居民线上办事、党群阵地预约、志愿服务报名、捐赠与共享等。智慧近邻平台上线以来,为居民提供近邻服务项目205个,开放164个党群阵地资源,吸纳5824名党员干部、社区达人加入社区人才库,实现就近互助、就近服务。
建强工作队伍。充实社区工作力量,2022年以来调增社区工作者指标数222个,招考、补录社区工作者423人。深入开展社区工作者“奔跑行动”,举办新一届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搭建社区近邻沙龙、“书记开讲啦”“小区开讲啦”等平台,聚焦城中村、小区、老城街巷治理,开展20多场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履职能力。强化网格考核,考核结果与网格绩效挂钩;将近邻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纳入优秀社区考评指标,不断压实网格责任。
激活“服务网”彰显基层治理温度
聚焦居民期盼,发挥网格优势,推动社区近邻服务不断提质。
资源在网格集聚。依托社区网格入户,建立网格资源库、近邻人才库,组建近邻智囊团,汇聚“两代表一委员”、社区达人等参与社区治理。强化居民主人翁意识,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建立小区议事协商机制,推动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着力汇聚慈善资源参与网格服务,推出思明慈善微公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等九大项目,2022年使用善款约282万元,辐射超过1。7万人次。强化基层服务阵地建设,改善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推进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长者食堂建设,全区共设有57个老年人助餐点,2022年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超过17万人次。
问题在网格解决。深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完善“网格发现、社区吹哨、分级报到、联动处置”机制,推动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如针对居民反映的无物业老旧小区没有楼道灯的问题,启动“楼道亮灯公益行动”,由辖区内企业认捐,串起政府、企业与居民的情感纽带。坚持问题导向、解剖麻雀,集中力量破解文屏山庄小区(网格)治理难题,形成小区治理长效机制,为全区小区(网格)治理工作提供借鉴经验。
服务在网格提升。立足省级试点区站位,推动社区近邻服务延伸到“网格末梢”,打造“近邻·童梦”品牌,2022年思明区获评首批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以近邻党建为纽带,立足老城街巷乡愁、乡音、乡味,链接周边学校、商家资源,打造“营平邻家阿嬷”品牌,开展市场学堂、“时间银行”等项目,激发老城治理活力。依托社区网格,落实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开展“敲门送温暖”行动,发动近邻志愿者每日电话问候独居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落实关爱帮扶,提升近邻服务温度。
下一步,思明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委“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和厦门市相关工作要求,持续深化近邻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社区近邻服务质效,在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贡献民政力量。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