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漳州市民政局积极践行“近邻”理念,弘扬“近邻”文化,扎实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米”,不断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
保障覆盖“无死角”凝聚“邻聚力”
一是召开5场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近邻服务工作,深入城乡社区指导近邻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出台《漳州市民政局关于开展城乡社区近邻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推行城乡社区近邻服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统一制定社区“一表三清单”,即“征求意见表”“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社区共建清单”,并集中力量解决列入清单的项目,实现“治理同抓、服务同做”。三是市本级安排300万元加强近邻服务和社区建设,各级各相关部门也统筹工作经费,向城乡社区倾斜,落实近邻服务日常工作、业务培训、人员报酬、服务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等各类经费保障。四是发挥报刊、广电、网络及“两微一端”等新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广泛宣传法律政策、好人好事和突出成效。截止目前,已有120多篇宣传材料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一个近邻服务案例入选福建省社会治理创新50案例。
贴心服务“零温差”共享“邻里乐”
一是稳步推进助幼服务行稳致远。建立10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积极发挥好民政部门职能作用,持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配备乡镇儿童督导员150名,村(居)儿童主任2074名,实现了全覆盖。及时对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开展临时监护或长期监护,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市共有13名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在市福利院接受临时监护或长期监护。二是加快推进互助式“近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普惠工程提质建设,全市建成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63所、社区养老服务站323所,农村幸福院、老年活动中心等互助式养老服务设施2000多个,老年人助餐点(长者食堂)37家。三是以乡镇(街道)社工站聚力赋能。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项目、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六有”标准,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实现全市122个乡镇(街道)全覆盖,依托社工站统筹联动各方资源,进村入户开展社会救助、为老养老、儿童关爱、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服务。指导推动漳州开发区举办“睦邻计划”公益大赛,引导公益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践行“远亲不如近邻”理念,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标准化、专业化社会公共服务。
议事协商“零障碍”倾听“邻里声”
一是探索建立常态化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机制。制定《漳州市城乡社区民主协商议事规程》,推动全市518个社区设立民主议事厅,畅通居民参与民主协商渠道,增强群众民主协商能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献策的良好局面。二是有效落实社区民主提事、民主议事、民主审事、民主决事、民主监事、民主评事、民主结事,实现了社区民主科学决策的闭环式运行。针对社区难以解决的治理难点、堵点,向城管、司法、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及时“吹哨”,通过党建联席会、民主议事协商会等,协调解决街巷环境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等难题。三是全省首个出台《关于在社区居委会下设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为解决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之间的矛盾,加速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台商投资区福龙社区探索民主协商“四个一”工作法,在全市首个成立“环境物业管理委员会”,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景象蔚然成风。
致力打造“新亮点”提升“近邻韵”
一是全省首个制定《近邻服务试点社区考核标准》,每个季度开展近邻服务考评,有力推进近邻服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全省首家成立市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积极开展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漏保”“漏救”专项整治,将1921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与市检察院、市妇联共同创建“春蕾安全员”机制,经验做法在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进会暨示范创建部署会上做典型交流,代表我市参加省政府绩效创新项目评审获设区市第一名。三是全省首家以“政校企”联盟的形式成立数字社区教育学院,依托院校优质的师资队伍和大数据中心等优势资源,数字化赋能社区教育,将社区服务送到居民身边,将教育资源送到社区工作者身边,推动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全面提升我市城乡社区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