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第六场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2021-08-12 02:00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福建省“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我们邀请到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荣生,三明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吕国健,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迅,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剑青,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童长峰,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闽红,请他们重点介绍我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有请赵荣生先生做介绍。
-
赵荣生 2021-08-12 02:03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省民政厅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福建民政事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政民生事业,在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和投入力度,我省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会服务水平实现了新提升。
-
赵荣生 2021-08-12 02:04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相继出台我省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实施方案、慈善事业促进办法等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办法,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纳入2021年省政府立法计划。在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慈善公益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加强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促进养老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创新办法。
-
赵荣生 2021-08-12 02:05二是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由“十二五”末的每人每年5340元与3189元,统一提高至8302元,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6544元提高至21600元,分别增长56%、160%和230%;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由“十二五”末的30张,提高至37张;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惠及残疾人72.7万人。
-
赵荣生 2021-08-12 02:06三是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救助对象由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向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低收入人口拓展延伸,全省现有城乡低保对象52万人、特困人员6.8万人,较上一年度分别增长了8.6%和0.2%;全省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1.4万个,比“十二五”末增长120%,基本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和72.1%建制村;1.1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部按散居孤儿保障标准纳入保障。
-
赵荣生 2021-08-12 02:07四是惠民服务更加便捷。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审核发放权限下放,简化优化认定程序;在闽政通APP上开通民政专区,提供“12349”社会救助申请线上咨询、快速受理,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社会组织和婚姻登记机构等信息一键查询服务;实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
-
赵荣生 2021-08-12 02:07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以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重点,从困有所济、老有所养、幼有所保、残有所助等方面入手,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赵荣生 2021-08-12 02:08具体来说:一是在“困有所济”上。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扩大“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范围。实施精准救助,修订完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认定办法,进一步明确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救助政策,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力争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实施智慧救助,建设全省社会救助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统一汇集、互通共享各类救助信息,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社会救助”服务改革,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施温暖救助,完善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救助水平,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资+资金+服务”模式延伸,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救助服务需求。
-
赵荣生 2021-08-12 02:09二是在“老有所养”上。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鼓励建设兼具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区域协调指导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专业化养老服务。开展农村幸福院质量提升行动,至2023年底,在全省打造4000所三星级及以上农村幸福院,改善农村养老设施条件;每年新建不少于100处老年人助餐点,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每年推动7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改造升级,转型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进医养康养结合,支持每个县(市、区)建设不少于1所老年人养护院,到2025年,全省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推动每个设区市建设不少于1个医养康养相结合的高品质养老项目。
-
赵荣生 2021-08-12 02:11三是在“幼有所保”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推动乡镇(街道)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干,力争2025年底实现全覆盖;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创新转型,每个设区市建设1所集养育、康复、教育、医疗于一体的区域性儿童福利院,拓展服务范围,向社会残疾儿童,特别是困难家庭残疾儿童提供服务;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推进实施“福蕾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关爱服务网络,在全省打造100个示范乡镇,创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示范地区和品牌。
-
赵荣生 2021-08-12 02:11四是在“残有所助”上。健全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探索推动护理补贴覆盖范围向三、四级智力等非重度残疾人延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家庭,推进“两项补贴”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老年人福利、社会救助等制度相衔接;加强民政精神卫生福利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拓展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省级重点支持全省改扩建或迁建7所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做优做强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落实“福康工程”项目,为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配置康复辅助器具,建立数字化假肢矫形器适配“互联网+”服务示范中心。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
-
主持人 2021-08-12 02:22下面,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
光明日报 2021-08-12 02:22请问省民政厅的赵副厅长,刚才您在发言中提到在“困有所济”方面要发展“物资+资金+服务”社会救助模式,能否请您对该救助模式作个具体介绍。谢谢!
-
赵荣生 2021-08-12 02:24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对社会救助工作的关心关注。随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困难群众在解决衣、食、住、医等基本生活问题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在照料、教育、就业、精神关怀等方面得到更多更好地帮扶。因此,民政部门也亟须适应这种需求变化,想困难群众之所想、办困难群众之所盼,在社会救助工作上转变思路、拓展内容、改进方法,从以往以物质、资金救助为主向“物质+资金+服务”模式延伸,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
赵荣生 2021-08-12 02:25我们主要抓三件事:一是服务内容上,制定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清单,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照料护理、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二是服务力量上,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购买服务项目的政策措施,促进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增强专业化服务能力。至6月底,全省已建成1101个社会工作服务站,覆盖所有街镇,投入运营716个、占比65.1%,派驻专业性和事务性社工2839人,累计统筹整合资金2.1亿元。三是保障措施上,明确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经费,从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项经费中列支,或由县级财政单独列支。
-
赵荣生 2021-08-12 02:25下一步,我们将搭建社会救助供需对接平台,鼓励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参与社会救助,扩大服务供给,发挥慈善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社会力量在社会救助领域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和培育基层服务品牌,进一步解困难群众之难、安困难群众之心、暖困难群众之情。谢谢!

